孩子玩手机不写作业不睡觉不听话不自律……爸妈的焦虑如何缓解?

首页    和润资讯    孩子玩手机不写作业不睡觉不听话不自律……爸妈的焦虑如何缓解?

在家庭教育的漫长旅程中,孩子的种种问题常常让家长们陷入深深的苦恼与焦虑之中。孩子沉迷手机、不愿写作业、作息紊乱、不听从管教且缺乏自律,这些状况让父母们感到对孩子成长的失控,焦虑情绪如潮水般涌来。和润家庭教育的曾莎莎老师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,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,关键在于理解孩子与手机的关系。在当今时代,手机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工具,当家长认识到这一点时,便能稍稍缓解焦虑,以更平和的心态和同理心去面对孩子的行为。

曾莎莎老师着重强调,在家庭教育中,尊重和信任是爱的核心体现。许多家长认为,将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就是爱孩子,这固然是爱的一部分,但只是基础层面。正如高尔基所言:“爱孩子,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。可是要关心理解教育他们…… 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。” 真正的爱,是尊重孩子的本来面目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、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,坚决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。

无论孩子遇到何种情况,哪怕犯错严重、经历多次挫折,家长都应始终给予信任。就如同对待植物,我们给予阳光和雨水,并非期望它们都长成相同的模样、结出一样的果实,而是让栋梁之才发挥其支撑大厦的作用,让玫瑰尽情绽放芬芳,让小草为田野增添绿意。我们的孩子也应如此,被允许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。

在与家长的交流中,曾莎莎老师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。妈妈们常常为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习、危害身体健康而忧心忡忡。当老师询问妈妈们是否认为孩子智商有问题时,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。既然孩子智力正常,他们自然知晓何时该休息、何时该进食。而家长的过度担忧,实则是将孩子视为没有独立思想的个体,强行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生活。

曾莎莎老师倡导家长以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。孩子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,拥有感知世界、表达感受的能力,他们充满朝气、活力与创造力,甚至能够实现家长曾经无法触及的梦想。因此,家长不仅要平等对待孩子,更应以欣赏甚至仰视的态度向他们学习。
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,而可怕的不是犯错本身,而是孩子因害怕受到惩罚而不敢尝试。年轻赋予了他们试错的资本,即便失败也能重新再来。在孩子的成长中,家长应扮演好顾问的角色,成为孩子交流想法的伙伴,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关键,而非直接给出答案。

例如,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,家长不应立即为其提供解题思路,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,如 “你觉得这道题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呢?你可以试着从课本中找找线索。” 当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时,家长可以问 “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们之间的矛盾呢?你打算怎么解决呢?” 通过这种方式,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和润家庭教育在曾莎莎老师的引领下,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支持。通过举办讲座、线上线下咨询等多种形式,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,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。让家长明白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世界,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,而非过度干涉和控制。

只有这样,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,让孩子在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中茁壮成长,逐步培养出自律、自信、积极向上的品质,真正实现全面发展。家长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缓解焦虑,与孩子共同成长,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,共同书写家庭成长的温暖篇章。

2025年2月20日 17:29
浏览量:0